为喜迎建党九十一周年,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,5月30日投资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(共33名,包括2名入党积极分子)前往重庆红岩革命圣地,参观渣滓洞、白公馆。
渣滓洞,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、五灵观一带,它三面环山,一面临沟,地形隐蔽。1938年起,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,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,许多可歌可泣、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此。这里昏暗的牢房,冰冷的镣铐,惨烈的照片,把我们带回了那段血雨腥风的难忘岁月。那时,铁窗关不住革命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,他们在狱中举行联欢会,按照自己的想象赶制了心目中的五星红旗,庆祝新中国的成立;酷刑压不碎革命者对崇高理想的信念,他们在狱中留下了一批革命主义诗作:《把牢底坐穿》、《灵魂颂》、《黑牢诗篇》等等,让世人永远传诵。
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。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、关押的保密起见,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。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。1943年“中美合作所”成立后,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,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。至解放前夕,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“政治犯”,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、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、爱国人士廖承志、共产党员宋绮云、徐林侠夫妇及幼子“小萝卜头”等皆被囚禁于此。
著名的小说《红岩》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,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。烈士们虽不是钢筋铁骨,但为了秉持信念,实现理想,他们甘愿慷慨赴死,用血和肉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。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,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,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,就是红岩精神。
通过此次活动,党员同志们回顾了历史、缅怀了先烈,观瞻了渣滓洞、白公馆中历史遗迹、遗物和图片,又一次被革命前辈和我党的革命事迹所深深震撼和打动,深受了教育和洗礼,体验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的艰辛,体验到了 “坚定信念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奋进”的精神。大家纷纷表示,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,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,更加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,进一步提高党性意识,进一步牢记党的宗旨,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,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,并努力工作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|